坚持有的放矢 长青真理之树

发布时间:2023-06-05 14:16: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斐 | 责任编辑:王靖

今年5月5日恰逢马克思诞辰205年纪念日。1940年,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决定以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日为学习节,号召党员和干部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要求大家把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正确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此,“五五学习节”活动在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迅速开展起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组织和亲自带动下,延安曾出现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催人振奋的局面,广大干部理论学习蔚然成风。83年过去了,尽管现在“五五学习节”活动没有延续下去,但是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来说都至关重要。

通过在省委党校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四个字给我的触动特别深,那就是“有的放矢”。“的”就是靶心,也可说是目标,“矢”就是箭,也就是手段或者方法。有的放矢就是放箭要对准靶心,也就是说手段必须对准目标,进一步说,只有采取恰当的手段或者方法,才能达到目标。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到,“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再从科学学说变为制度现实,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变为科学的伟大飞跃,为人类最终走向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性。1917年,列宁在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然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全盘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来说是行不通的。既然目标是明确的,路径是清晰的,为什么从陈独秀到王明,他们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中国革命所处的前提和面临的具体实际与俄国革命不同,因此他们采取的手段与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匹配。如何破解?毛泽东同志明确告诉我们,“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回顾历史,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非凡成就,在实现远大理想的伟大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我们党之所以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一个结合”,一方面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以“指导中国实践”;另一方面在于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结合,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也体现了我们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之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给予马克思主义丰富隽永的文化滋养,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印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聚焦到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真理性体现在其正确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和解决文化问题、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正确方向。

2023年春节期间,西安再次以“网红城市”的名片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的不仅是绚烂的城市建设,更是丰厚的文化底蕴。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成了西安响亮的文化标语,也让我们更热爱这“十三朝古都”与“网红打卡城市”的完美融合。最近,“淄博烧烤”在文旅界异军突起,网络上关于“淄博”的词条热搜了一波又一波,“淄博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齐国的时候”“淄博火的不是烧烤,是人间烟火,是政通人和”。在这种形势之下,传统老牌网红城市西安不甘示弱,“盛唐密盒”大唐梗王横空出世,成为新晋顶流。比较西安和淄博的爆火,能够实现变“流量”为“留量”和当地政府部门坚持因地制宜、赋予文化内涵、持续与时俱进密不可分,与“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逻辑意蕴一脉相承。

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学习实际来说,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要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具体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守正创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郭斐 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四班学员)

(供稿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