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培养可堪时代大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发布时间:2023-12-12 11:19: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靖

在“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现场,来自全国142所高校的889支参赛队伍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机考环节。参赛选手们紧盯电脑屏幕,全神贯注、神情严肃,力图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设计内容和报告。经过激烈角逐、层层比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小分队”团队斩获大赛最高荣誉奖——创“芯”之星。西电学子共在本次大赛中斩获决赛奖项60项,再创历史新高。

西电学子在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获奖成绩创新高

优异的竞赛成果充分彰显了西电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卓越水平,也成为西电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的一个缩影。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近年来,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越来越成为大国竞争抢先布局的战略高地。

为应对产业布局和未来需求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迫在眉睫。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凝聚共识,规划出更清晰的培养路径?

面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卡脖子”问题,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再深化再拓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聚焦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机制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以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以校企联合项目为依托,探索构建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新模式和新机制。

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西电“产教融合,需求导向,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招生选拔突出“以产定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面对新时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足以应对各行各业实际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优化招生选拔方式”成为首要之举和应有之义。

西电提出项目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新方式

针对当下多数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企业未能充分参与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率先提出了企业全程参与的项目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新方式,招生选拔以培育工程领域技术骨干的目标为导向,由企业提出工程问题需求与人才培养“双需求”,学校研究生院组织企业专家与校内导师技术对接,签署项目合作和人才联培“双协议”。选拔过程由“校内导师、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多主体参与,考核标准与方式既注重考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注重考查实践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职业发展潜质等。

“虽然过程很紧张,但也在面试中了解到5G、6G、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和行业研究方向,感觉很有收获”,参加过联合培养的学生说。

“目前我校已与中国电科、华为等100余家企业在图像处理、智能芯片等领域开展项目制招生选拔,企业专家作为面试组成员,全程参与考核,实现了人才选拔与培养目标的精准对接”,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丁金闪介绍。这种企业全程参与的项目制研究生招生选拔新方式,也推动了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率逐年上升,“2017年至2022年,工程硕士5年报考人数从2706人增加至9420人,增幅达到248.12%。”

人才培养注重“以教促产”

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及时弥补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工程问题衔接不够紧密、培养方案实践性不够充分的现象,是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2022年,在出席第六届集微半导体峰会时,西电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谈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都应该向前走半步”。如何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到企业具体实践项目中?如何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行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定制培养方案,实现“一企业一方向一方案”,鼓励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开展,通过“1年校内课程学习+2年企业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方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面对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西电正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这“半步走”的行动方案。

“将产业实践问题和产业发展中的最新技术引入到课程和教材中,专业实践注重学生在联培企业的技术攻关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是否取得创新性应用成果,这些培养举措对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有目的地探究复杂工程问题都有促进作用”,西电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龙说。

西电举办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工程技能实训暑期开放训练营

截至2022年11月,西电已与英特尔等知名企业共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研讨、Intel Galileo嵌入式系统实验等校企合作课程、案例课程46门,与中兴通讯共建“蓝剑精英班”,由行业顶级专家授课,一对一全程指导,培养ICT行业标准人才,并联合Intel等电子信息领域全球标杆企业创立并连续七年举办“微电之光”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工程技能实训暑期开放训练营,获全国工程教指委认定。所培养学生中共有7名电子信息领域硕士研究生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6人获得“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称号,73%的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有关成果成功应用于北斗、嫦娥等国家重大工程。

联培机制体现“产教协同”

“工程类专业研究生需要服务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和解决科学领域关键问题,既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工程技术,也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面对具体问题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破解难题。”立足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全国工程教指委委员、西电电子工程学院姬红兵教授对于培养“可堪科学研究大用、能担学术创新重任”的专业人才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初步形成了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思路。

西电开展首届昆山产教融合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入学教育活动

敢于尝试,才有突破。2018年,西电与昆山市高新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建设了全国首个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年均投入16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汇聚40多所高校、20余家企业共同推动“引教入企、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开辟了引育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新渠道。

为保障基地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西电研究生院于2013年率先成立专业学位与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办公室,并从企业研发需求、师资力量配备、培养条件支撑、管理机构设置、质量保证监控等方面完善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机制,同时聘任校内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科研攻关一线的技术专家组成双导师组。“通过‘服务需求、协同育人、多元投入、合作共赢’的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新模式,我们有效解决了高校和企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缺乏长效合作保障机制的问题”,西电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田聪说。

目前,西电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改革成果已经获教育部高度认可,2010年以来牵头承担1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全国工程教指委重大重点研究课题,为教育部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管理办法、认定标准等文件提供主要支撑,并逐渐向相关高校推广示范。在2020年7月召开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西电作为全国4所受邀高校之一,就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作典型发言。时任校长杨宗凯在发言中指出,“学校将继续精心打造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产教融合特色平台,依托异地研究院、10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建好首个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发挥好牵头的产教融合高校联盟协同作用,打造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西电已与中国电科、华为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与昆山市政府共建全国首个“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建有3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及100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平均每年有1500余名研究生进入联培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路前行,硕果累累。在助力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成长成才方面,西电推动产教融合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李鸿鑫、王铠、王慎弘、张子楠等开发的蒲城县奶山羊智慧养殖项目,获评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级创新竞赛中表现突出,连续6年获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最高奖,连续7年获“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

2023年,西电学子获得第五届“中科星图杯”国际高分大赛冠军,在“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一等奖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至2022年以来,西电毕业的研究生在电子信息领域行业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8.37%,每年进入国家急需重点行业领域就业人数超900人,居部属高校第一。

……

喜报频传的背后,既是西电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展现,也是学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成果的综合体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西电主动寻求工程教育改革,通过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协同一系列探索,引领广大工程类专业研究生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深度参与工程类科研项目攻关,有效提升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批批优秀的工程类研究生在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道路上孜孜不辍、奋勇拼搏,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往无前的姿态,绘就人生的多彩画卷。

未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校内资源,团结校外力量,推动工程类专业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为培养可堪时代大任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做出更大贡献。 

(图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